-
【长沙招商】湖南工程机械产业集群领跑全国
近年来,湖南省通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,已发展成为全国规模最大、产业链最完整的工程机械产业集聚区。随着智能化转型加速推进,当地龙头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,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树立标杆。 一、产业规模稳居全国首位 湖南省工程机械产业多项核心指标长期保持全国领先地位。相关统计显示,当地工程机械产业主营业务收入曾占全国总量的四分之一以上,利润增速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。混凝土机械、起重机械等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持续保持第一阵营,部分产品技术参数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。 二、智能化转型成效显著 重点企业通过工业互联网、大数据等新技术实现生产模式革新。长沙某企业建成行业首批智能灯塔工厂,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管理;另一家企业推出的智能起重机系列产品,采用远程运维系统大幅提升服务效率。特别值得注意的是,某型液压挖掘机通过节能技术突破,成为全球同类型产品中能耗最低的机型。 三、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 湖南省工程机械企业海外布局步伐加快,产品出口覆盖全球多个重点市场。多家企业入选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榜单,在东南亚、非洲等地区建立本土化生产基地。近期举办的国际工程机械展会上,当地企业展示的智能无人压路机、5G远程操控挖掘机等创新产品引发行业关注。 四、产业链协同优势突出 长沙已形成涵盖研发设计、核心部件制造、整机组装、售后服务的完整产业链体系。配套建设的国家级创新中心聚集了多家科研机构,在液压传动、电控系统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。当地政府通过专项政策支持,推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,持续巩固产业集群优势。 当前,湖南省正加快推进工程机械产业高端化、绿色化发展。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,这一支柱产业将继续发挥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。
2025-07-20
-
【长沙招商】湖南省多地房地产投资呈现差异化增长态势
今年以来,湖南省通过优化营商环境、强化招商引资等举措,推动房地产行业平稳发展。1至7月,全省房地产投资规模达1930亿元,同比增长11.3%,但各市州表现分化明显,部分区域受市场调整影响出现投资收缩,而湘西、怀化等地区则实现超30%的高速增长。以下从四个方面分析具体发展特征: 一、核心城市投资承压,长株潭板块分化显著 作为湖南省经济中心,长沙市1至7月房地产投资完成798亿元,但同比下滑5.8%,反映出重点城市在政策调控与市场预期影响下的阶段性调整。与之相邻的株洲市、湘潭市分别实现33.3%和35.8%的快速增长,其中株洲市依托轨道交通产业带动产城融合项目落地,湘潭市则受益于长株潭都市圈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红利。衡阳市以57.1%的增速领跑全省,其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的配套住宅需求显著提升。 二、湘西地区成为增长新引擎 湘西自治州、怀化市分别以79.2%和39.3%的增速位居全省前列。湘西自治州依托生态旅游与特色民族文化资源,推动康养地产和文旅综合体项目集中开工;怀化市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节点城市,物流园区配套商业地产投资持续放量。张家界市虽基数较小,但67.8%的增速显示旅游复苏对房地产的拉动作用。 三、部分地市面临短期调整压力 郴州市、永州市投资额同比分别下降5.3%和5.7%,主要受存量房源去化周期延长影响。邵阳市、岳阳市虽保持18.6%和19.9%的正增长,但增速较去年同期收窄约10个百分点,反映三四线城市需求端动能减弱。 四、政策协同效应逐步显现 湖南省通过建立重点房企“白名单”、优化预售资金监管等举措稳定市场预期。常德市、益阳市分别实现32.6%和26.4%的稳健增长,其中常德市通过招商引资引入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,益阳市则聚焦保障性住房建设。娄底市24.8%的增速主要来自产业园区配套人才公寓项目的集中落地。 总体来看,湖南省房地产投资呈现“南快北缓、西强东稳”的格局,区域发展战略与产业定位差异成为影响投资走向的关键因素。下一步,需重点关注核心城市库存消化与新兴增长极的可持续性发展。
2025-07-20
-
【长沙招商】湖南省区域房地产投资分化明显 长沙增速承压多地两位数增长
今年以来,湖南省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,推动房地产行业平稳发展。1-5月全省房地产投资呈现区域分化特征,长沙作为省会城市投资额居首但增速下滑,常德、张家界等市州凭借产业配套升级实现超40%的高增长,湘西自治州等地区依托政策红利投资活跃度显著提升。 一、全省房地产投资规模突破千亿 湖南省1-5月累计完成房地产投资1186.25亿元,同比增长10.7%,总量在中部六省保持前列。从投资结构看,住宅类项目占比约65%,商业办公类投资受部分城市去库存压力影响增速放缓。值得注意的是,全省14个市州中有12个实现正增长,反映出区域协调发展政策成效逐步显现。 二、重点城市呈现"总量与增速倒挂" 长沙市以489.05亿元投资规模领跑全省,但同比下滑9.8%,主要受土地出让节奏调整和存量项目开发周期影响。与之形成对比的是,株洲、湘潭两市分别以109.44亿元和75.06亿元的投资规模,实现49.9%和34.6%的高速增长,其中轨道交通沿线项目和产业新城建设成为主要拉动因素。衡阳、邵阳两地投资额均超70亿元,增速保持在28%以上,显示湘南地区城镇化进程加速。 三、文旅地产带动特色区域发展 张家界市虽然总量仅16.68亿元,但42%的增速位列全省第二,国际旅游度假区配套建设持续升温。湘西自治州在基数较小情况下实现45.4%的增长,凤凰古城提质改造等项目推进迅速。岳阳、益阳依托长江经济带区位优势,分别完成55.01亿元和40.86亿元投资,文旅融合项目占比提升至三成。 四、政策调控下市场分化加剧 常德市以73.22亿元规模和40.3%增速成为"双高"代表,城市更新项目集中开工是主因。而永州市出现1.7%的微降,部分县域项目因融资周期延长暂缓建设。郴州、娄底增速分别为7.5%和13.4%,反映区域市场进入平稳发展期。怀化市凭借56.9%的增速异军突起,其中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占比达四成。 当前湖南省正通过差异化信贷政策和土地供应调节,引导房地产投资向重点发展区域倾斜。从数据看,长株潭都市圈与湘西地区的协同效应逐步释放,非住宅类投资在文旅、康养等领域的比重持续提升,反映出产业结构调整对房地产市场的深层影响。
2025-07-20
-
【长沙招商】湖南省多地房地产投资增速分化 长沙市场短期承压
今年以来,湖南省通过招商引资等多渠道推动房地产行业平稳发展。1-4月统计数据显示,全省房地产投资呈现区域差异化特征,14个市州中11地实现正增长,但长沙等部分城市受市场调整影响出现阶段性回落。以下从投资规模、区域特点等方面分析当前发展态势。 一、全省投资总量突破870亿元 湖南省1-4月累计完成房地产投资878.2亿元,同比增长13.9%,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。其中,常德市以58.1亿元规模领跑地级市,同比增幅达38.8%,显示出强劲发展动能。张家界市虽总量仅11.8亿元,但28.5%的增速反映旅游城市地产复苏势头。 二、重点城市呈现结构性调整 长沙市作为省会城市,360.8亿元的投资总量占全省41%,但同比微降2.5%,主要受商业地产去库存周期延长影响。与之对比,株洲市、湘潭市分别以6.2%、2.8%的增速保持稳定,长株潭都市圈内部呈现互补发展格局。 三、三四线城市增长动能显著 邵阳市、岳阳市等非核心城市表现亮眼,其中邵阳以25.5%的增速居全省前列,4594亿元投资主要集中于民生类住房项目。湘西自治州虽总量仅13.3亿元,但57%的增速表明民族地区政策扶持效果显现。永州市是唯一负增长地区,微降0.3%,与当地土地供应节奏调整有关。 四、区域协调发展特征凸显 从地理分布看,环洞庭湖区域的常德、益阳、岳阳三市合计贡献136.7亿元投资,平均增速24.6%,成为新的增长极。大湘西地区的怀化、娄底等地增速均超6%,表明省内"均衡发展"战略取得阶段性成效。 当前数据显示,湖南省房地产投资呈现"总量稳、结构优"的特点,不同区域根据自身发展阶段实施差异化策略。下一步需重点关注商业地产去化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协同推进,确保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。
2025-07-20
-
【长沙招商】湖南加速培育专利密集型产业助力创新驱动发展
近年来,湖南省通过政策引导与招商引资双向发力,推动知识产权与产业深度融合。最新出台的专项规划提出重点打造3至5个专利密集型产业,以长株潭为核心辐射全省,构建覆盖研发、转化、保护的全链条生态体系,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。 一、政策体系构建创新保护高地 湖南省知识产权局于2020年启动的专项规划,确立了专利质量与产业效益双提升目标。通过建立重点产业专利导航机制,在轨道交通装备、工程机械、新材料等领域实施专利布局优化工程。相关数据显示,规划实施后三年内,长株潭城市群发明专利密度增幅达35%,核心产业专利转化率显著提高。 二、企业主体激活创新内生动力 规划明确要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专利申请比例提升至25%,通过建立知识产权贯标体系,推动中联重科、三一集团等龙头企业形成专利集群。在湘江新区试点建设中,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较规划初期增长1.8倍,专利质押融资规模突破百亿元,有效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资金压力。 三、区域协同打造核心增长极 长株潭地区作为改革试验田,率先开展知识产权跨区域联合执法。通过建立共享专利数据库,三市联合培育出航空航天、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领域的专利组合。统计表明,该区域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已提前达到预定目标,专利许可收益年均增长率保持在20%以上。 四、服务生态优化创新营商环境 湖南省建成覆盖14个市州的知识产权综合服务中心,提供快速审查、维权援助等一站式服务。在岳阳、衡阳等节点城市设立专利技术转移机构,促成高校与企业的技术对接项目超500项。配套出台的税收优惠措施,使专利密集型产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升至100%。 当前,湖南省正通过专利导航产业发展专项计划,引导创新资源向先进制造业集聚。随着专利密集型产业培育进入深化阶段,预计将带动相关产业规模突破万亿元,为中部地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示范样本。
2025-07-20
-
【长沙招商】长沙消费市场稳中向好 批零住餐业成经济增长主力
今年以来,长沙市通过优化营商环境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,推动消费市场持续复苏。上半年,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2126亿元,同比增长10.6%,批零住餐四大行业贡献显著,成为经济平稳运行的“压舱石”。 一、消费市场韧性凸显总量增速双提升 2023年上半年,长沙市消费市场呈现强劲韧性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126.24亿元,增速较去年同期提升2.3个百分点。其中,批发业表现尤为亮眼,收入同比增长14%,零售业作为占比最大的板块,以1669.49亿元规模支撑整体增长。分析指出,消费券发放、假日经济刺激及线下商业体升级是主要推动因素。 二、四大行业协同发力拉动GDP效应增强 批零住餐业对长沙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升,合计拉动GDP增长0.7个百分点,较2022年同期多拉动0.2个百分点。住宿业虽规模较小,但6%的增速显示文旅复苏带动效应;餐饮业收入170.15亿元,同比增长10.9%,夜间经济与特色餐饮成为新增长点。数据表明,传统服务业与新兴消费模式融合正释放更大潜力。 三、政策组合拳激活消费潜能 长沙市通过“消费促进月”“数字消费节”等活动,联动线上线下资源。例如,五一商圈等重点区域引入首店经济、智慧零售等业态,推动零售业数字化转型。此外,针对住宿餐饮业的税费减免政策,助力中小微企业恢复经营信心。 四、区域协同与产业联动成效显著 长沙周边县域消费市场同步增长,与主城区形成梯度发展格局。浏阳市、宁乡市等地的农产品电商直播基地带动批发业增长,而长沙县依托临空经济区发展跨境电商,进一步拓宽消费市场边界。产业联动方面,文旅项目与餐饮住宿业的捆绑营销模式,提升了整体客单价。 五、下半年展望:创新驱动与结构优化 专家分析,长沙消费市场需进一步挖掘绿色消费、健康消费等新增长点。随着中秋、国庆等旺季临近,消费潜力有望持续释放。下一步,长沙市将强化消费基础设施投资,完善县域商业体系,推动消费升级与产业转型深度绑定,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。
2025-07-20
-
【长沙招商】湖南省区域房地产投资分化明显 长沙等三市现负增长
今年以来,湖南省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,推动房地产行业平稳健康发展。最新数据显示,全省1-6月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614.93亿元,总体实现10.1%的同比增长,但区域分化特征显著。14个市州中7个地区增速超全省平均水平,长沙、郴州、永州三地投资额同比下滑,其中以永州市9.1%的降幅最为突出。 一、头部城市拉动全省增长 常德市以103.15亿元投资规模居全省第二位,40.9%的增速领跑所有市州。该市通过完善产业配套吸引企业入驻,上半年新开工面积同比增长超三成。衡阳市凭借98.55亿元体量和50.2%的高增速,成为湘南地区增长引擎。湘潭市、株洲市分别以36.4%和33.4%的增速,与长沙共同构建长株潭核心增长极。 二、文旅城市表现亮眼 张家界市虽然总量仅27.38亿元,但71.7%的增速居全省首位。随着旅游市场持续复苏,该市康养地产和度假项目投资活跃。湘西自治州实现85.9%的爆发式增长,特色民居改造与文旅融合项目占比达六成。怀化市45.3%的增速背后,是生态住宅和物流园区建设的双重驱动。 三、重点城市承压明显 长沙市作为唯一投资超600亿元的城市,总量占全省41.8%,但8.4%的负增长对全省增速形成拖累。分析显示,该市正在调整供应结构,商业地产投资同比下降两成,住宅用地出让节奏放缓。郴州市、永州市连续两个季度呈现负增长,其中永州市投资规模已回落至43.24亿元。 四、新兴增长极加速形成 邵阳市、岳阳市增速均超28%,产业转移带动园区配套住房需求上升。娄底市6.2%的温和增长中,保障性住房占比提升至历史新高。益阳市22.1%的增长主要来自高铁新城片区开发,该区域投资占全市比重达35%。 从投资结构看,全省住宅投资占比下降至68%,商业营业用房投资同比上升9个百分点。区域协调发展政策效果显现,湘西地区投资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12.3个百分点,但总量占全省比仍不足15%。下半年,随着城中村改造等政策落地,投资结构有望进一步优化。
2025-07-20
-
【长沙招商】湖南六市GDP突破千亿大关 长沙经济总量稳居榜首
今年以来,湖南省通过强化招商引资、优化产业结构等措施,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。最新数据显示,上半年全省有6个市州地区生产总值超过千亿元,较去年同期增加1个,其中郴州市首次跻身"千亿俱乐部"。长沙以4757.35亿元的经济总量持续领跑,岳阳、常德分列二三位,娄底等市则在增速方面表现亮眼。 一、经济总量梯队显现新格局 长沙作为省会城市,上半年实现4757.35亿元生产总值,占全省经济总量的近三成。岳阳以1592.18亿元保持第二,常德紧随其后达1498.56亿元,衡阳、株洲分别以1386.12亿元和1325.47亿元构成中部梯队。值得关注的是,郴州首次在上半年突破千亿大关,成为全省第六个"千亿成员",反映出湘南地区经济增长的强劲势头。 二、增速排名呈现差异化特征 娄底市以8.6%的同比增速位居全省第一,主要受益于钢铁新材料产业的升级改造。长沙8.5%的增速创近三年同期新高,工程机械、电子信息等支柱产业贡献显著。张家界旅游业复苏带动GDP增长8.4%,怀化凭借国际陆港建设实现8.1%的增速。另有10个市州增速集中在7%-8%区间,其中5个市州未达全省平均增速水平。 三、产业发展呈现三大特点 先进制造业成为主要拉动力,长沙工程机械集群上半年产值增长9.2%,株洲轨道交通装备出口额同比提升34%。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,岳阳城陵矶港集装箱吞吐量增长21%,郴州跨境电商交易额翻番。现代农业提质增效,常德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600亿元,衡阳油茶产业带动20万农户增收。 四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见效 "强省会"战略推动长沙辐射能力增强,长株潭都市圈经济总量占全省比重提升至42.1%。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引进项目287个,实际到位资金增长18.6%。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实施绿色项目83个,岳阳绿色化工产业园产值同比增长25%。 五、下半年重点发力方向 湖南省将聚焦扩大有效投资,推进轨道交通、新能源等领域的重大项目建设。消费市场方面计划发放消费券超5亿元,重点支持汽车、家电等大宗消费。外贸领域将拓展中欧班列线路,建设RCEP经贸合作示范区。科技创新投入预计增长15%,重点突破集成电路、新型显示等关键技术。 从整体看,湖南省区域经济发展更趋均衡,但南北差异仍需关注。下半年随着稳经济政策持续发力,预计全年将有更多市州迈入"千亿梯队",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。
2025-07-20
-
【长沙招商】湖南国有工业利润增长超七成 四市倍增效应显著
今年以来,湖南省通过优化营商环境、强化招商引资等措施,推动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效益持续提升。最新数据显示,前四个月全省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逾七成,其中长沙、邵阳、郴州、怀化四市贡献突出,实现利润倍增。 一、全省利润增速领跑中部地区 湖南省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在复杂经济环境下展现出较强韧性。统计结果显示,前四个月利润总额突破90亿元,同比增幅达71.1%,增速位居中部省份前列。这一表现与重点城市的强劲拉动密不可分,长沙、邵阳、郴州、怀化四市利润分别实现3.4倍、2.9倍、2倍和1倍的增长,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。 二、常德稳居利润规模榜首 在整体向好的态势中,常德市以35.1亿元的利润总额蝉联全省首位,同比增长16.1%。该市通过技术改造和产能升级,持续巩固在装备制造、食品加工等领域的优势地位。与此同时,部分城市仍面临转型压力,株洲、岳阳等五市利润出现下滑,湘潭、衡阳等四市尚未扭转亏损局面。 三、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现 分析表明,利润增长主要源于三方面因素:一是能源、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产能释放;二是重点企业通过降本增效提升盈利能力;三是招商引资项目陆续投产形成新增长点。以长沙市为例,其工程机械产业集群通过智能化改造,产品附加值显著提升。 四、区域协同发展仍需加强 尽管头部城市表现亮眼,但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存在。湘南地区部分城市受传统产业转型滞后影响,经济效益尚未充分释放。下一步,湖南省将加大对困难地区的政策倾斜,通过跨区域产业链协作,推动国有资本向优势领域集中。 当前,湖南省正以国有工业企业为突破口,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。在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下,全省工业经济有望保持稳健发展态势,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。
2025-07-20
-
【长沙招商】华菱钢铁净利润突破84亿创上市以来最优业绩
华菱钢铁披露业绩预告,预计年度净利润超84亿元,创上市以来最优业绩。在钢铁行业持续向好背景下,公司通过推进精益生产、销研产一体化及营销服务体系建设,叠加招商引资项目赋能,实现经营业绩大幅增长,铁、钢、材产量及高效品种钢销量均创历史新高。 (一)钢铁行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,为企业经营提供有利环境。该年度,国内钢铁行业供需格局持续优化,行业整体经营效益保持较高水平。国家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钢铁行业去产能成果持续巩固,市场秩序不断规范。湖南省积极支持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,通过政策引导、产业协同等方式,为省内钢铁企业创造了良好发展环境。华菱钢铁作为区域龙头企业,充分受益于行业红利与地方政策支持,为业绩增长奠定坚实基础。 (二)公司深化内部管理改革,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。华菱钢铁聚焦主业发展,持续推进精益生产、销研产一体化和营销服务“三大体系”建设。生产端,高炉保持稳定顺行状态,生产效率大幅提升,该年度铁、钢、材产量分别达到1631万吨、1972万吨、1836万吨,较上年均实现两位数增长。产品结构方面,高效品种钢销量达800万吨,同比增长28%,新品种研发取得突破,全年完成26个新品种研发,新增效益6亿多元。子公司运营效率领先行业,湘潭的湘钢、娄底的涟钢人均年产钢超1000吨,进入行业前列,体现出较强的管理效能与成本控制能力。 (三)推进战略重组与股东增持,彰显发展信心。华菱钢铁该年度实施百亿规模重组计划,旨在优化公司治理结构,降低资产负债率,提升盈利能力,推动企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。专业机构分析认为,此次重组将有助于公司整合资源,增强核心业务竞争力。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,控股股东华菱集团在该年度特定时间段内,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增持公司股份2000万股,传递出对企业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可。 (四)招商引资与产业链协同,拓展增长空间。华菱钢铁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,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战略合作,推动产业链延伸与协同发展。通过引入优质合作伙伴,在技术研发、市场拓展、资源保障等方面形成合力,进一步提升了公司在高端钢材市场的竞争力。同时,公司依托区域产业优势,深化与本地企业的合作,促进产业集群发展,为业绩持续增长提供了新动能。 未来,随着钢铁行业转型升级的持续推进,以及公司战略重组的逐步落地,华菱钢铁有望在优化产品结构、提升盈利水平、实现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,为区域经济发展和钢铁行业进步贡献更多力量。
2025-07-19
有想补充的信息?点我投稿

- 联系我们
- 企业入驻
